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的行为,也跟“坏坏的小王子”一样,表现得有些“出格”:
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这样差的脾气是从哪来的,从小就倔强不讲道理,难道是天生的吗?如果家中父母刚好也有急性子,那一定会扣上“遗传”的帽子。
孩子脾气差,容易被误解为“天生”,实际上真实原因往往被遮盖忽略。家长的“遗传”效果,不是体现在基因方面,而是在行为之上。

丨家长错误示范
童童白天由奶奶带得多,奶奶表达“爱”的方式很传统,望着可爱白嫩的大孙子喜不自禁,常常捏捏小腿、拍拍屁股,有时还会假装作势要咬一口,来逗童童。
1岁多的童童看着奶奶笑容满面的样子,以为这就是表达爱意的方式,也模仿着奶奶拍打、咬人的模样。奶奶一看童童学得这么快,顿时喜笑颜开,夸童童聪明。
一次童童重重的咬了奶奶一口,这时爸爸立刻满脸严肃地冲过来批评,但童童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爸爸满脸不高兴,以前不都是这样的吗?于是童童又尝试拍打、咬人,但是换来的只是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批评,这让他小小的心灵充满了不解和委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婴幼儿阶段的孩子,能通过察言观色感知家长的情绪反应,奶奶一开始的行为给童童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他不知道大人的玩笑,于是加以模仿。但是孩子又无法像大人那样把握玩笑的度,我们常说小孩下手没有轻重,于是就出现了伤人现象。
父母以为孩子咬人、打人是故意为之,其实不过是他模仿了大人的错误行为。

丨家长妥协缺乏原则
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在人多的地方耍赖,例如在商场、地铁站、聚会场合等,稍有不顺意,就大哭大闹,躺在地上打滚,口头禅是“我就要”“我偏要”。
这种情况通常是父母有过一次妥协经历,让孩子接受到一个信息:只要我在人前大闹、发脾气,父母就会满足我的愿望。
家长缺乏原则、妥协退让的经历,为孩子埋下了坏脾气的隐患。

丨家长忽视孩子真正需求

许多父母也像尤利斯的父母一样,要么是忙于工作和生活,要么觉得孩子还不懂事,常常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更不可能明白孩子想要什么。
但是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哪怕是批评,也是一种关注,可以能得到满足。1岁多的孩子喜欢撞墙,很有可能是某一次他无疑头撞到墙,大人们纷纷过来关心,让他意识到这样可以获得关注,于是总用这个方式“博关注”。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合理地表达自己诉求,没有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真正的情感诉求,就很容易将撞墙、咬人、掐人的行为,定义为坏习惯和坏脾气,抱怨孩子是“小恶魔”。

孩子的坏脾气绝不是天生的,由于后天各种事件的影响,传递给孩子不同的信息,塑造了他性格最初的模型。
家长该怎么引导孩子?孩子在成长阶段,认知在一步步构建和完善,行为也会受环境影响出现呈曲线变化,一会显得特别听话,一会儿显得特别不能讲道理。
脾气暴躁期是孩子必经的过程,家长应该了解这不是孩子“变坏了”,别像尤利斯的父母去给孩子“贴标签”、去责怪。具体应对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丨关注孩子需求点
家长站在成人的角度,很容易忽视孩子的感受。我们要可能地关注到孩子的需求点,提前感知到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等待他情绪爆发、做出出格行为以后,再去关注孩子。
凡凡到了中班还有午睡尿床的习惯,受到了班里小朋友的嘲笑。一开始凡凡感觉很害怕,次数多了以后也开始反抗,甚至直接动手打其他小朋友。凡凡父母知道孩子有尿床的小毛病,希望老师多包容和照顾一下。
但是凡凡的问题出在了心理上,父母并没有读懂他真正的需求,一味让老师包容和照顾,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其实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帮助凡凡:一方面是教会孩子不再尿床,从根本解决被同伴嘲笑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问问平时和哪些小朋友产生了打闹现象,带着凡凡去和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沟通,化解矛盾,让小朋友们继续友好相处。

丨建立规则,不可“双标”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双重标准”:
可是孩子小小年纪,哪分得清这么复杂的标准?于是孩子只会一遍遍摸索自己的“标准”,大人不让打人,那多重算打人?我再试试看?
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定的时候,要注意是切实可行、都能统一遵守的,切不可针对不同情况又不同的复杂标准。
当培养了良好的规则意识,父母也以身作则的时候,孩子就会习惯去遵守合理的规则。

丨保持耐心,多微笑
家长自己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参照物,如果希望孩子养成好性格好脾气,家长自己就不能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犯错,脾气一上来就大吼大叫、厉声批评,孩子从小就没有一个好的模板去模仿,哪里学得会讲道理?久而久之只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回应家长。
如果孩子遭遇了问题,家长一如既往能保持耐心,微笑地聆听孩子心声,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会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

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一些宝宝比较好动,一些宝宝会比较内向……所以为什么不同的宝宝性格会有差距呢?事实上,宝宝性格的不同,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环境的影响。接下来,就跟大家说一下决定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
1.宝宝自身因素

宝宝在出生之后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一些宝宝的性格是比较急的,他们一遇到不舒服的事情就会哭泣,而且爸爸妈妈总是要费好大的力气才能够把孩子哄好。
还有的孩子,性格是非常好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哭,爸爸妈妈特别身心。所以,爸爸妈妈总是会夸奖这些孩子比较听话,脾气好。
2.外界因素

除了宝宝自己的原因之外,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性格是受后天的影响的,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 。所以这些外界的因素有哪些呢?
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家都觉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己的风格不太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事实上‘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要是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好的话,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性格也会受到影响,他们会变得比较自卑和沉默。
相反,要是孩子是在比较好的氛围中长大,周围也比较喜庆,孩子会比较快乐,性格自然外向,话也会比较多。
爸爸妈妈的影响
孩子的性格会比较像爸爸妈妈,同时孩子的性格还会受到爸爸妈妈言行的影响。宝宝平时会观察爸爸妈妈的言行,要是爸爸妈妈不经常笑的话,孩子以后也会变得比较拘束。
要是爸爸妈妈性格很好,喜欢结交朋友,平时也经常逗孩子开心的话,那么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也会比较开心,性格也会比较外向。
因此,要是你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性格的话,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注重环境对孩子的培养,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很多人认为,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但其实孩子的性格和家庭环境有关,不同的家庭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是完全不同的。
有些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就非常温和;有些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则是比较暴躁的。

而这些孩子的性格,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大多都是因为这4点原因,其中一点,和妈妈有着很大的关系,宝妈们必须要多加注意才行。
1. 妈妈的情绪不稳定
如果说,妈妈平时的情绪就非常不稳定的话,那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也都是脾气非常糟糕的。因为妈妈是最能影响孩子的人,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
而且,现在这个社会,虽然没有过去那样重男轻女,但是多数孩子也是交给妈妈来管教的。所以说,孩子之所以会非常暴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妈妈的情绪不够稳定。

2. 家长过度溺爱孩子
脾气非常暴躁的孩子,往往也很有可能出自一个溺爱严重的家庭之中。要知道,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被家长捧在手心里保护着的,大部分家长都会格外宠爱自己的孩子。
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就更是宠爱了。这种爱如果说掌握不好分寸的话,孩子就会被宠坏,变得越来越骄纵任性、蛮横无理,脾气很糟糕。
3. 孩子不懂如何正确管理情绪
还有些孩子,他们之所以脾气很差,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家长没有重视这方面的教育。
喜怒哀乐是我们正常人都会有的情绪,不想变得暴躁,就需要掌握正确管理自己情绪的办法。如果孩子没有掌握的话,自然就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脾气变得很差。

4. 孩子常常被忽视
还有一些孩子,他们之所以脾气不好,是因为他们总是没什么存在感,在家也常常被父母忽视,父母很少给予他们关注与关心。
对于他们来说,发脾气是他们引起他人注意的一种方式。只有他们发脾气,他们才能得到他人的关注,才会感到满足。
虽然说,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主要的原因基本都是因为家长教育不当,家长没有为孩子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孩子才会越来越暴躁,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
如果说,家长想要改变这种现状的话,那就需要从平时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做出极大的改变才行。不然的话,孩子的脾气只会越来越糟糕。
在这里,小编也为大家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希望可以给各位家长做一个参考,让我们的孩子都可以成为一个能够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

1.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脾气变得过于暴躁的话,我们就要时刻注意我们自己的言行举止,尽我们自己所能,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只有我们自己先做到控制好情绪,孩子才不容易受到我们负面情绪的影响,才不容易成为一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
2. 多给予孩子关心与陪伴
虽然说,有些家长平时工作很忙,总是顾不上孩子。但我们也要尽我们所能,多给予孩子关心与有效陪伴,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我们的爱。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着的,才会更有存在感,才不容易成为一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
3.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更喜欢关注孩子的学习方面。但其实孩子的心理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家长千万不能忽略掉的一方面。
如果说,我们不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情绪、脾气十分暴躁的人的话,我们就要在平时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了解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
4. 不要过度溺爱孩子
虽然说,现在这个社会中独生子女家庭有很多,很多家长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重视自己的孩子。
但是,如果我们不想宠坏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的话,我们就要掌握好“爱”的分寸,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被宠坏,变得越来越骄纵任性、暴躁蛮横。

5. 正确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如果家长不想要培养出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的话,我们在平时的时候还要多多注重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
当我们发现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出现了错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指出,并正确引导孩子。只有我们主动去教孩子如何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的情绪才会更稳定。
1、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每一个孩子在身上都能够找到父母的影子。
2、与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父母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情绪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就非常容易形成孩子的性格。
3、与社会环境有一定关系。接触一些没有正能量的人,对孩子也有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