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生活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明知要被凌迟,为何太平军将领被俘前不提前自尽?

明知要被凌迟,为何太平军将领被俘前不提前自尽?

时间:2023-12-09 11:43:53来源:网络作者:得意生活网

太平天国的将领宁愿被俘惨遭凌迟,却很少选择自尽,这是为何?

虽然拜上帝教的教义和正统的基督教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但太平军的将领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相信,自己的教义更正统。

而这些教义中,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反对自杀——他们认为人是“天生天养”,不能自行了断。虽然太平天国的大部分人对所谓的教义只是机械式的应付,并非真正的信仰,但较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下,许多人就慢慢接受了拜上帝教教义中的部分观点,其中就包括对自杀的态度。

所以和同时期的天地会相比,太平军中自杀的将领比较少,他们或战死,或被俘后惨遭杀害,很少会选择自杀。

除了受拜上帝教教义的影响,还有就是为了生存,或者是为了保全部下。

清军有时候会招降,理论上只要投降了是有生存的可能性的,例如太平天国北伐军中的李开芳,他的投降带有一定的诈降性质,他试图用暂时投降的方式,先投降后设法逃走,可惜清政府经过短暂的争议后,还是将其杀害。再比如苏州杀降案,郜永宽八人如果知道李鸿章等人言而无信,自然也不会选择投降。

此外,太平军的将领投降,有时候还是为了保护部下,比如石达开,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投降换取部下的性命,可惜骆秉章言而无信,事后直接杀害了石达开的部下。

而且,太平军的将领投降时,很多是没有想到会惨遭凌迟的,否则,与其痛苦死去,还不如直接自行了断。只能说,清军的招降带有很强的误导性。

太平天国的名将在穷途末路时,为何选被俘凌迟而不自尽?

李开芳、石达开、陈成玉三人是太平天国时期典型的英雄人物代表,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太平天国运动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三人都是受最为残酷的凌迟之刑而死。

他们三个人的结局相同,都是遭受了清军残酷的凌迟之刑而就义,但是他们都是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从没有考虑过放弃、投降和自尽。

在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令李开芳、林凤祥率领2万军队北伐,进攻北京,这对于当时的局势来说,李开芳的2王人纯粹就是去送死,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壮大,不但占领了广西、云南,广东部分,甚至定都天京,但是没有绝对的势力能够渡江北伐。

大清的虽然衰落,但是国力尚在,李开芳、林凤祥区区两万人马,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何况北方地区无论是地理、群众基础以及清朝廷的军事力量远不是南方可以比的。

李开芳的北伐大军还是非常的英勇,但是寡不敌众,而且他们面临的是清朝最为强悍的将领曾格林沁率领的蒙古旗兵,正宗的老牌清朝廷八旗军的围追堵截,

李开芳率领的2万多人马越打越少,终于在冯官屯被曾格林沁围住了。李开芳要突围,曾格林沁要全歼,这时候双方都耍起了心眼:曾格林沁假意敬重李开芳的人品、能力,爱惜这个人才,希望李开芳能够投降;李开芳希望能够通过假投降,突出重围。

李开芳假意投降来到了曾格林沁的大营,曾格林沁可没有先前说的那么惜才,随便过了过堂,直接解送北京,李开芳被清廷处与凌迟之刑。李开芳在行刑过程中,不但没有呻叫一声,还对围观百姓讲起了太平天国的一些理念。

石达开与李开芳的境地差不多,经过了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受到了洪秀全的排挤,一怒之下领军出走,一路向西,最后到底了大渡河边上。

大渡河历来是天险,这是成为了石达开部的人生终点,他们被清军围住了,突围不成,渡江更不可能(大渡河一夜之间暴涨),石达开为了给手下士兵找个出路,决定牺牲之间来换士兵们的命。

石达开先是逼迫自己的家人投河自尽,只带了自己的长子前往清营,期望以自己投降受刑的方式来换取清军对自己部下网开一面。清廷对付叛逆从来都是心狠手辣,石达开被押解到了成都,骆秉章甚至都没有请示清廷,直接处于凌迟之刑。

石达开从16岁就出名的少年英雄,临死还是伟男子一个,不但没有任何惧色,而且还平静面对刑法,据闻他受的凌迟之刑是真正的受了千刀以上。

无论是李开芳,还是石达开,他们自参加太平天国,就非常的坚决的要推翻清廷,这样的信念一直支持他们去战斗,人的精神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他们从没有想过会投降,会屈服。

我们不论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如何,他们的过程又是如何,但是他们的这种革命到底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

太平天国石达开等名将,为什么宁肯被俘凌迟也不自尽?

太平天国的历史包括像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李开芳等人均在被服之后受凌迟酷刑而死,而反观清军的将领,他们都是在战败之时,为了免去自己受辱,所以选择了自尽身亡。所以就有人有疑问,为什么太平天国的这些将领们宁肯被俘遭受酷刑而亡也不肯自尽。

首先就是保护自己的下属,还有就是因为太平军的将领是在遭人陷害或者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俘虏,以至于失去了自尽的机会。所以说不是不想,可能说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自己去做选择。

石达开曾经在给任命四川总督的骆秉章的乞降信中写道,大丈夫既不能开疆报国,死若可以保全全军,那么又怎么会畏惧这一死呢。随后石达开让随军妻妾五人和幼子两人投水自尽,自己与手下将领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以及五岁幼子石定忠赴清军大营投降。

投降之后的石达开和自己手下的将领,在成都被处以凌迟的酷刑,他们当时被割了几千刀而失大开,从始至终都是没有发出一点声音的,他的凌然正气和自己坚强的意志让那些官兵们感到极为的震惊。

所以说如果有别的选择,谁都不想自己去做俘虏,然后再被凌迟处以酷刑,这对自己其实是莫大的屈辱,但是根据当时的环境来看,他们并没有办法去自己选择,而且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或者说是自己的下属们,他们只能舍弃自己的性命去做俘虏。

太平天国石达开等名将为何宁肯被俘凌迟也不自尽?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太平天国,可以发现,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林凤祥,李开芳等人均在被俘虏之后均选择受尽凌迟酷刑也不愿意自杀。反观清军将领,他们的人都在战败的时候,为了避免受尽酷刑而选择自杀身亡。那么为什么他们太平天国的将领不愿意选择自尽呢,我觉得理由如下。



首先是出于保护属下的原因,如果他们在大渡河畔陷入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如果他们主动请降的话,就可以舍弃自己的性命来保全三军。


另外一方面原因,是因为情势不利于他们作出选择。因为大多数太平天国的将领都是在遭人陷害或者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俘虏的,以至于他们都没有选择自尽的机会。
在遭受酷刑的痛苦之下,他们都没有自尽他们的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都表现出了无惧生死的巨大勇气。他们这种毅力和勇气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是孬种,全都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他们全是愿意为了局势牺牲自己的人,也是愿意为了自己默默忍受的人,他们的意志坚强到让我们震惊和钦佩。


可以举个例子来说,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和他的手下在成都,受到了凌迟酷刑,受刑之残忍,他们被割了几千刀,但是就算这样石达开从始至终都保持沉默,没有低头,他的身上凛然正气,使清军官兵都感到震惊。

石达开等名将在穷途末路时,为何会选被俘凌迟而不自尽?

石达开、李开芳等太平天国前期的名将为什么会在穷途末路之时会选择被俘虏,有诸多原因造成他们这么做,特别是石达开,完全是出于大局着想不得已而为之。

石达开为保全5000多追随他浴血奋战多年的太平天国将士的性命,没有选择决死一战,而是舍命入清营谈判

天京事变后,由于厌倦了天国朝廷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石达开带着10余万太平军出走赣鄂湘桂诸省。石达开出走,属于天京事变的延伸。

东王、北王、燕王等太平天国核心王被杀后,天王洪秀全任人唯亲,安排两个不学无术的哥哥为安王、福王与石达开同理朝政。但石达开与这两个能力低下的皇亲国戚关系并不好,石达开耻与跟他们共事。再加上他对洪秀全定都天京后耽于享受不思进取,只图偏安东南一隅的做法甚不赞成。

在朝中不能发挥才能,又受到猜忌排挤,石达开想到了出走天京,开辟太平天国新的根据地。咸丰七年(1857年)5月石达开离京,共带走了十多万天国将士。

出走后,石达开转战浙、赣、湘桂等诸省。据凌善清所著《太平天国野史》载:“自永安趋 湖南,攻长沙,破岳州、汉阳、武昌,经安省而下金陵,与清军 大小数百战,独达开所部未尝挫,清军称之曰:‘石敢当’,所 至争避之。”

作为太平天国中后期唯一可以独挡一面的柱国之才,翼王石达开的开局是很好的。但是,他进入太平天国具有深厚人民基础的策源地广西后,并没有好好经营这里,转而西进四川。

1862年石达开经湖北入川,由此开始了他四进四川,血战滇黔川三省夺取成都建立西南根据地的目标。

直1863年4月终于突破清军的围追堵截,渡过金沙江于5月到达大渡河。

但是太平军在大渡河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并没有争取时间抢过大渡河。结果当晚天降大雨,大渡河水暴涨,船不能行。三日后,清军追及,列阵对岸 ,太平军多次多次抢渡不成,粮草耗尽,深陷绝境。

此时此刻,数万太平军仅剩5000多人,石达开为了保全这些仅存的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太平军将士的性命,决定冒死入清营谈判,5000将士有3000人被清军收编。余下2000人于石达开被押送成都后都被清军屠戮殆尽,仅300余老幼幸存。

石达开舍命保全三军将士,显然是抱着侥幸的心理,他自知不能幸免,早以抱定以身赴国的决心。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石达开被处以凌迟极刑,身受数千刀而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都称他为“奇男子”。

太平天国中期最优秀的将领就这样以悲壮而惨烈的方式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时年仅32岁。

靖王李开芳诈降失败,从容就义

李开芳是太平天国前期重要的将领,他很早就参加了太平天国,最早跟随西王萧朝贵从征。从基层历练,慢慢成长为太平天国最优秀的将领。

太平天国组织北伐,李开芳与太平天国早期另一名将林凤祥统领2万太平军从天京出发,一路过皖鲁深入豫直录地区。但是由于孤军深入,粮草不济,援兵又被阻拦在山东,北伐军很快就陷入了进退两难境地。

至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李开芳所部太平军被迫退守阜城,遭到清军的包围,平胡侯吉文元战死。4月,李开芳没有等到援军,只得再退守高唐州。

此时,另一部太平军林凤祥遭到清将僧格林沁的堵截全军覆没,李开芳知道高唐州不能再守,再一次率仅存的500多人突围南下。于茌平县冯家屯遭到僧格林沁所部包围,清军引水倒灌,太平军被迫进攻,但多次突围都被阻截打回。

此时,僧格林沁想活捉李开芳,假装惜其才,望他主动来投。被逼绝境的李开芳遂将计就计要诈降于清军。但诈降之计被僧格林沁识破,最终李开芳及余下百余太平军将士在清营被擒。除了李开芳及他的部下黄懿端、谢金生、李天佑,谭有桂、韦名傅、曹得相,其余太平军将士全部被就地杀害。

1855年5月,李开芳及部下七人在北京被清朝处以寸磔酷刑凌迟处死,临死前,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都昂首扬眉,怒目四顾,表示出了蔑视敌人,英雄不屈的气概。

石达开和李开芳作为太平天国前期重要的将领,在大军将覆之时以身赴难,选择投降,这不是懦弱的表现,相反,他们为了保全天国将士的性命依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就义之时大义凛然,引颈就戮,宁死不屈的精神至今为我们所钦佩和敬仰!

网站名标签: 石达开太平天国中国历史历史历史人物 上一篇:高中毕业生,家中无人读医,该不该选择医学专业?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最新排行

热门更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