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生活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亲子 > 娃非常怕生怎么办?

娃非常怕生怎么办?

时间:2023-04-21 17:47:13来源:网络作者:得意生活网

孩子胆小怕生应该怎么办?

很多妈妈都会有这个烦恼:宝宝老是怕人、见到生人就害怕,导致不敢跟别人交流。其实,合适的引导可以改善宝宝怕生的心理。

有少数小孩,和家长亲人单独在一起时能有说有笑、情绪自然,没有异样的表现。但如果家里来了外人,就像换了个人似的,非要家人抱着、给对方留下一个后背,或干脆躲到没有生人的房间里不可;如果让他跟着父母到亲戚朋友家作客,是想也不要想的,即便去了也绝不进门;他们平时拒绝到任何陌生的地方去、不愿意结交小朋友,而喜欢独自在家里与玩具为伍;对上幼儿园和上小学表现出抵触情绪。

哪些行为与“退缩”有关

5岁的田田白白净净、眉清目秀的,谁见了都说像个女孩;而他的性格也出奇的安静,平时喜欢一个人看卡通书、看动画片、玩玩具或听奶奶讲故事,很少出门和小朋友玩,也不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田田很乖,哪些事情不能做,对他说一遍准能记住,所以家里的人从不担心他会有什么冒险的举动。但和同龄的小孩比,温顺的田田孤僻、胆小、怕狗、怕猫、连小白兔也不敢摸一下;最让家长头疼的是不愿意上幼儿园,老师说他很少说话,和小朋友玩或被老师点名在大家面前说话显得很不自在,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奶奶心疼孙子,怕小朋友欺负他,索性隔三岔五把他留在家里。

2~6岁,有趣的幼儿心理学家庭教育书籍幼儿行为心理学了解孩子内心的早教正面管教2-3-4-6岁婴幼儿童教育心理学育儿畅销书¥26.8购买

田田的表现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老实”、“听话”,因为老实、听话的小孩很多,但他们不排斥小朋友、不拒绝尝试新的活动、也不回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而田田的孤僻、沉默、胆怯、交流焦虑,则显示出其行为中明显的退缩倾向。

他介绍,儿童的退缩行为表现为人际交流的退缩、对新鲜事物的退缩和日常生活活动的退缩。这三种表现在某些小孩身上会同时存在,也有的小孩在人际交流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这些行为具体体现在:在家里比较安静,说话不多,但与家人交流还算自然,对客人则表现出惧怕或回避的态度;在幼儿园喜欢独处,或者怯怯地、很不情愿地跟在小朋友的后面参加集体游戏、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在极少的户外活动中,很难主动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面对陌生人打招呼,显得害羞、不知所措。这些小孩大多缺乏自信,他们虽然独处时感觉比较自在,但心中又常常感到压抑、孤独和焦虑。甄大夫说,儿童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或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吓而显出害怕、退缩的样子是正常的,但随着他对新环境的逐渐适应,状况会有很大的改观。有退缩行为的儿童却总是与新环境格格不入、难以适应新生活;缺乏创造性。所以,应对他们及早干预,否则任其发展,有可能延续到成年,对其性格的形成、自身发展和生活都带来不利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自闭倾向。

小孩退缩家长该做些什么

1.举办家庭演出

表演式游戏,是改善小孩退缩行为的好帮手。最初做这项游戏单纯由家庭成员参与,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内容可以是讲一段故事、唱一首歌或演一段木偶戏。当然,把说话最多的角色和机会给小孩这时,全家人应以掌声鼓励小孩,给他自信。当小孩爱上了这种游戏方式之后,征得小孩的同意,请一两位他熟识的叔叔阿姨或小朋友来当观众,父母事先要和他们说好:“一定要夸奖小孩”。有了这个成功的经历,父母再创造机会、鼓励小孩在更多的外人面前“演出”。

2.宝贝也参与社交

对有退缩行为的小孩,家长可有意为宝贝安排一些“社交”活动,尽量不强化他的胆小怯懦,而是鼓励他参与其中。比如约上几个有差不多大小孩的朋友、同事或邻居一起到郊外玩上一天,大人和小孩共同爬山、游戏或在草地上追逐;也可以一起约着到游乐场玩。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退缩的小孩渐渐也能融入其中。当然,最初父母要花点心思,甚至要一点一点地教小孩如何进入小朋友的游戏中,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别忘了夸他。如果小伙伴中有比退缩宝宝年龄大一些的就更好了,这时爸爸=妈妈托付小哥哥小姐姐领着弟弟妹妹玩。

3.失败也是财富

对小孩来说,体验失败也是一笔财富。所以,在小孩对外界新鲜事物有尝试和探索欲望的时候,家长该做的是助他一臂之力,拉后腿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当他遭受挫折和失败时,父母主动地帮他分析原因,共同找到比较好的解决途径。如果粗暴地训斥、指责,会给小孩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以致从此对没有做过的事情或曾经做不好的事情采取逃避的态度。还有一点,就是要相信小孩的能力,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和机会,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孩子怕生不叫人,家长做好哪3件事,比打骂管用?

不少宝妈面对孩子怕生情况不知如何应对,有时候遇到熟人,让小家伙叫人,结果他们都能躲道你身后去,好似看到恶人一般,这也使得宝妈们较为尴尬。为什么小家伙在小时候较少出现这一情况呢?因为娃娃在小时候还不能辨识陌生人与熟人,只有等到他们的心理发育到一定成熟度以后,他们才会表现出抗拒。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怕生也算是他们成长的一个进步,这意味着他们认知的健全。这时,宝爸宝妈们需要做的则是正确引导小家伙,使得他们顺利度过这一阶段。试想,如果你是小家伙,当你遇到这样的状况时,你会不会紧张或是害怕,这是小家伙的正常情绪,父母应当要给予理解。此外,在让小家伙与陌生环境或人接触时,一定不要过于心急,最好采取下面这几个方法。

抱孩子

宝爸宝妈在把小家伙带到陌生环境以后,应当要抱着小家伙,这样就能给小家伙较多的安全感。而除了机体的接触以外,父母还要用目光接触小家伙,进行言语交流,让小家伙明白,这一环境之下,宝爸宝妈会保护他们,这样小家伙的情绪就会相对放松。

示范榜样

生活中其实不少见到这样的情景,即父母强迫小家伙叫人,但小家伙怎么样都不愿意喊人。要知道,这样的紧逼只会使得小家伙越发的紧张。作为父母,在小家伙坚持不叫人的情况下,先不要着急,把小家伙放下来,和小家伙交流一会,这个过程中也和对方聊天,宝妈们可以穿插着给小家伙介绍对方的情况。这一过程中,小家伙便会慢慢放松警惕,到最后也能放开心结。

鼓励

如果宝妈们有发现小家伙有放松的情况,这时他们也表现出想要交流的欲望,如用眼光大量对方或是和宝妈窃窃私语对方的情况。这就说明小家伙可能只是碍于面子,所以不好主动开口喊人。这时宝妈就需要作为中间人,鼓励小家伙叫人,相较强迫,这样的方式更有效。

所以,在孩子面对陌生环境与人的时候,父母切不可急迫催促,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小家伙的怕生并非是坏事,这是他们警惕性高的表现,宝妈们平时也要教育小家伙, "熟悉的陌生人"与陌生人的差别!

如何帮助宝宝战胜恐惧的心理

   一、怕生

  一般来说,6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认识自己的妈妈了,并和妈妈建立起了依恋的感情。到7个月左右,孩子不仅能识别陌生人,还会害怕陌生人,尤其害怕男性。其实,这种“怕生”的自然表现也是孩子自我保护本能的一部分。建议不要让孩子总是待在家里,要经常带他外出,接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给孩子创造接触更多人的机会。此外,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和陌生人亲近,如被抱、被亲等,让孩子在他自己感觉安全的距离内和他人交往。

   二、害怕陌生事物

  有时孩子害怕的东西在成人看来十分可笑,如一只会摇头唱歌的娃娃,甚至是妈妈戴了墨镜的样子。研究发现,完全熟悉和完全陌生的物品都不会让实验的动物感到害怕,但中等陌生程度的物品则会激起动物的恐惧,因为熟悉意味着安全,而完全陌生的事物因为不了解反而不被对方引起关注。但中等程度的陌生,既可能被识别又与以往的经验不同,最容易引发孩子的恐惧心理。建议让一件事物从陌生逐渐变成熟悉,就不会让孩子害怕了,例如娃娃摆在房间里让孩子逐渐熟悉,然后再让娃娃发出声音,孩子就不会害怕了。父母还可以主动示范玩娃娃,让孩子知道娃娃并不危险,孩子就会从父母的态度中消除害怕的心理。

   三、对黑夜恐惧

  怕黑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要和父母分房睡觉;还有的可能是孩子经历了精神创伤,表现为怕黑。父母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建议如果孩子是因为和父母分房睡而怕黑,可以尽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逐渐缩短睡前陪伴孩子的时间,直到孩子适应。另外,父母要经常告诉孩子自己很爱他,给他安全感。如果孩子是因为想像而产生恐惧,“素材”大多来自电视,要尽量让孩子看内容和他日常生活更接近的节目,临睡前尽量选择阅读等安静的活动,父母还可以对孩子解释,让孩子理解想像和现实的区别;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活变动而产生怕黑心理,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亲情;如果是出于创伤性事件导致孩子经常恐惧,那就需要寻求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辅导了。

   儿童恐惧的内容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加会有所不同。

  6-10个月的婴儿害怕陌生人。陌生的面孔会使婴儿感到不安。8-12个月的婴儿最怕被遗弃,他们并不明白消失的父母很快会回来。所以这一阶段父母应避免长时间与孩子分开或忽然不辞而别。

  2-3岁时,孩子很可能害怕黑暗和蒙上黑布的脸。这时的孩子已能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当这些表情变化消失时,他们就会感到不安。4岁左右的孩子感情特别脆弱,一点不舒服便会大惊小怪。

  到了学龄阶段,各种害怕心理都可能产生,如:怕雷电、流血、凶恶的动物、恐怖的电影镜头等。

  首先,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感的方法很多,传授科学知识,教孩子正确认识各种自然和生活现象,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告诉孩子他所恐惧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比如孩子害怕打雷,就可以告诉孩子雷电是怎样形成的,距离我们有多远,怎样避免雷电的伤害等等,这样就可能减轻或消除孩子对雷电这种自然现象的恐惧。

  第二,父母的示范作用对消除孩子的恐惧也非常有帮助。如果妈妈总是对一些事物大惊小怪,表现出畏惧的样子,就会使孩子对那些事物也充满恐惧;如果妈妈鼓励孩子并亲自去尝试一些事情,孩子也会从中得到勇气,打消恐惧。

  第三,不要强迫孩子否认或掩饰自己的恐惧感。5-8岁的儿童有时会隐藏自己的恐惧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这时应该安慰孩子,告诉他“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会害怕,这很正常。”不要让孩子为此而感到难为情,然后再帮他消除这种恐惧心理,更不能因孩子害怕而讥笑或惩罚他。

  第四,尽管儿童产生恐惧感是正常现象,但还是不要让孩子接受过多的不良刺激。惊吓和恐怖不仅影响孩子睡眠,严重时还会导致精神障碍。因此,不要带太小的孩子去气氛阴郁或有可能产生突然刺激的场所,如一些惊险刺激类的游乐场所、火葬场、墓地等。更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让孩子观看充满暴力、血腥及描写妖魔鬼怪的影视作品,以免对孩子产生不良刺激。

  此外,父母还应警惕孩子是否承受过重的精神压力。应确实了解孩子的恐惧感是否与他的年龄相符,是否厌食、厌学、失眠等等,如果有这些反常情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样的孩子有可能需要医生的帮助。

   这里,列出家长教育孩子的不正确和错误的做法,以便引以为戒!

  1、吓唬。经常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大灰狼会来抓你!”这样做虽然能一时管住孩子,但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2、定论。“这孩子就是胆小,一点也不勇敢。”听多了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胆小的。

  3、过度保护。孩子虽然需要保护,但如果做什么事都有很多人照顾着,一有问题父母立刻会替他打点,时间长了也会变得胆小。

  4、缺乏保护。如果带孩子去游泳,不给孩子充分的适应时间就逼着孩子下水,结果反而会让孩子因为怕水而不想学游泳。

1岁半宝宝进入叛逆期,怕生、粘妈妈而且活泼好动,这该怎么办?

一岁的宝宝非常的黏妈妈很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太多的安全感,在这个时候妈妈不要因为宝宝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就对宝宝大呼小叫,否则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让自己的宝宝觉得非常的害怕。一岁的宝宝进入了叛逆期之后就会非常的矛盾,并且经常做出一些妈妈很生气的事情。其实这些都是宝宝想要引起妈妈的注意,因为宝宝在这个时候没有安全感并且宝宝特别害怕会被自己的妈妈所放弃。

获取爸爸妈妈的注意

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采取合适的方式,不要因为小孩子叛逆就表示不喜欢小孩子了,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像这样和小孩子开玩笑的话,那么小孩子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过程当中会更叛逆一些。因为他们总是觉得只要自己足够的叛逆,那么爸爸妈妈就会在自己的身上投注更多的目光,这样小孩子就会觉得更有安全感一些,所以说爸爸妈妈不要让孩子养成这样的处理方式。

正确的引导

小孩子活泼好动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说小孩子在家里面非常活泼好动,可是到了外面以后却非常的怕生的话,那么爸爸妈妈就可以适当地引导着孩子多和一些小朋友交朋友,让孩子明白和小朋友交朋友了以后能够多么的快乐。最开始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陪伴着孩子一起交朋友,等孩子与对方熟悉了以后,爸爸妈妈就可以退出小孩子的友谊。

爸爸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不要总是过于急躁,因为过于急躁会让小孩子非常的难受,而且小孩子很有可能也会陷入到思想的误区当中。所以说爸爸妈妈应该保持足够的理智来看待小孩子的成长,就算小孩子有的时候做出了一些让人生气的举动,也不要随随便便的就对自己的孩子发脾气,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没有用的教育方式。

网站名标签: 儿童教育家庭关系家庭教育育儿早教 上一篇:宝宝刚4个月,谁能推荐个好用的二合一洗发沐浴露?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最新排行

热门更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