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犯法。作为监护人的父母是可以拿孩子的手机。严格的说,并没有触犯法律。孩子基本上还是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象,处于父母的监护之下,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是必要的
1、若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手机,属于赠与合同关系,一旦赠与完成,孩子接受,赠与合同依法成立,手机就属于孩子的个人财产。但孩子属于未成年人,不适合保管和处分较大财产,父母在征求孩子的意见后,可以帮孩子保管,或为孩子利益作出决定。
2、孩子也有隐私权,家长应该和孩子沟通,从而达成共识。法律上任何人不得不经未成年人同意,察看他们的日记、信件等。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但是一般情况下,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父母看孩子手机隐私可以报警吗?
父母看孩子手机隐私可以报警,但存在例外情况
1、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未成年人查阅。
2、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依法进行检查。
3、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本人的人身安全。
父母拿孩子的手机也是出于带孩子的关心,孩子也应该摆正心态去对待这件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五条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父母可以动用自家里未成年孩子的财产,但是这种行为需要慎重考虑,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以下是对该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首先,父母动用孩子的财产可能会违反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未经孩子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孩子的财产,可能会被视为侵占行为,可能会导致法律风险。
其次,父母动用孩子的财产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财产安全,尤其是如果父母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或者节制不足,就可能会使孩子的财产流失或受到损害。
最后,父母应该维护孩子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孩子是家庭中最为脆弱的群体,需要得到家长的关注和保护。
因此,建议家长们不要动用孩子的财产,而应该通过其他方式来保障家庭的正常运转和孩子的成长。
具体建议如下:
1. 以家庭收入为主要支持来源。父母应该依靠自己的收入和奋斗,不断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以保障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孩子的成长,如家务分担,家庭理财计划等。
2. 培养孩子的良好财商。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财商,让孩子认识到财富的重要性和正确的理财观念,尽早开始他们的财务规划和投资计划。
3. 建立安全卫士。家长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子女基金和监管机制,确保孩子的财产安全和得到妥善管理,同时也能分步指导孩子在财务管理和理财方面。
总之,父母动用孩子的财产存在很大的风险,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理财意识,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理财知识,维护他们的财产安全和利益,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也为家庭创造更大的财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