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中、高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约为48%、70%、85%。其中,6-12岁的近视发病率平均为48%;排除7-12岁已患近视群体,13-15岁的近视发病率为22%;排除7-15岁已患近视群体,16-18岁的近视发病率为15%。
所以,近视防控宜早不宜晚,最好在孩子视力较好或者假性近视的阶段就应该采取防护措施。专家建议,3~6岁开始每年做一次全面视光检查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通过视力档案+定期检查的方式,随时捕捉孩子视力健康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给家长一颗相对安全的定心丹。
说起良好用眼习惯还是要回归到咱们的护眼秘诀:用眼量<恢复量,一切符合这个原则的习惯都是良好的用眼习惯。
比如,孩子读书写字时注意正确的姿势,走路或乘车时不要看书或手机。不要长时间用眼,每隔50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中国近视眼患者已经超过了6亿人口,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基本上已经超过了一半的人群,其实在这些近视眼患者当中,学生的比例占有最大,一般来说,在13岁左右的年龄最容易得近视眼。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触电子设备更为频繁,而且学习的压力也过于强大。

一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在初中末期高中初期这个阶段,所以作为家长来说,尽可量的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来缓解眼部的压力,对于那些电子产品也尽可量的少接触。
有很多这样的家长,他们为了能够让孩子自己安静的玩一会儿,就会把一个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交到他们的手里,因为孩子只有玩游戏的时候才不会吵吵闹闹,就是因为这样的行为,才让孩子对于这些数码产品有了一个依赖性。

在我们80后这一代,几乎戴眼镜的人非常少,尤其是在上学阶段,我们班大概有50多个人戴眼镜的不会超过10个人,而现在学校里面,打眼一看,不戴眼镜的绝对不会超过10个人,所以近视眼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

其实现在的我也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因为每天面对电脑,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现在已经有200度的近视,但我平时生活里面尽量不会佩戴眼镜,只是在驾驶汽车的时候才会戴眼镜,因为安全才是第1位的。不建意大家去做那种去疗近视眼的手术,因为这种手术,我觉得在某些程度上还不够完善。
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导致大脑认为控制长距离视野肌肉的神经是没用的,所以就退化了。近视形成的时机,是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所以3到5岁,十几岁,二十岁的时候,非常容易形成近视眼。等大为定型之后,近视眼就不容易形成了——但是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可能性还是有的。

一般情况是人在成年以前,也就是18岁以前比较容易近视,近视后度数也加深的比较快(如果不注意的话),成年以后会比较不容易的近视,近视度数加深的也比较慢,但不会停止(特指不注意保护眼的人)。如果你注意保护你的眼睛,近视的度数什么时候都可能停止加深。

因为十几岁正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时间,这种时候的不良用眼习惯会导致近视,而且影响深远。十几岁的孩子也正是喜欢看电视玩手机的时候,有的小孩还在被窝里面偷偷看小说、玩游戏,久而久之,肌肉就习惯了这样的距离,一旦远距离就看不清楚了,就形成了近视。

不良用眼习惯加速眼球正视化发育,过早消耗光原有的远视,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比较容易出现近视。
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对眼睛的杀伤力是很深远的。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不注意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课桌椅搭配不正确,对预防近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对自己眼睛负责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