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生活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为何现在很多人都对密恐的人十分反感,甚至说十个密恐九个装?

为何现在很多人都对密恐的人十分反感,甚至说十个密恐九个装?

时间:2023-02-27 09:20:59来源:网络作者:得意生活网

人为何会有密集恐惧症,该如何用科学解释呢?

什么是“密集恐惧症”?“密集恐惧症”并不是官方名称,“密集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主要症状是对密集排列的相对小或是有孔洞的事物很敏感,会引起令人严重不适的极端状态,患者对密集分布的图案会感到恐惧。在日常生活中,蜂巢、莲蓬、虫卵,还有饺饺刚刚提到的木瓜籽等都是“密集恐惧症患者”的雷区,严重患者甚至看见米饭和咖啡上的泡沫都会感到恶心头晕,浑身起鸡皮疙瘩。虽然症状听上去不是特别严重,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远古祖先:身上有密集图案的动植物大多有毒!科学家认为,这种对密集物体本能的恐惧是进化所得。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毒蛇、毒蜘蛛等有毒动物偏爱在身上演化出圆形图案。几万年前,祖先们在无数次吃亏上当后终于总结出这个规律——身上有密集图案的动植物大多有毒!所以,我们一看到密集物体,大脑就会本能地发出警报。但是,一项研究有了新发现:虽说引起“密恐”的原因是生物进化出的本能,但引起“恐惧感”的深层原因可能不止是有毒的动植物,还有一些更小的东西——寄生虫和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

英国研究:“密恐”的根源,是人们对寄生虫和传染病的深层恐惧。英国肯特大学的某心理学研究小组称:“密集恐惧症”的根源,是人们对寄生虫和传染病的深层恐惧。

许多传染性疾病,例如天花、麻疹、艾滋,都会引起皮肤起密集的疹子或出现大量肿块;同样的,当被跳蚤、螨虫等外寄生虫叮咬时,皮肤也会形成无数密集的小包小孔。在密恐患者的潜意识里,“密集的物体”是日常生活中的“潜在感染源”,从而引起他们过度的生物反应。

为什么很多人都有密集恐惧症?

人们的密集恐惧症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密集而是你看到的那个物体,它本身就是个危险源。比如虫卵,身体的皮肤病,树干上的虫洞,成群结队的小强潜意识里你觉得这些东西代表着病态甚至是伤害,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种排斥和恐惧心理。

密集恐惧症是病吗?

密集恐惧症是心理疾病吗?


如果你看到上图之后起鸡皮疙瘩,头皮发麻,反胃……那么恭喜你,你也是一个密集恐惧症患者。

Facebook上的“密集恐惧症”页面已经有了四千多关注。所谓密集恐惧症,是指对于有机物比如莲蓬、面团中密集的孔洞产生的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恶心、不适等。

笔者接触过了大约10个心理学家,没有人听说过“密集恐惧症”这种心理疾病。在科学文献中,也没有关于密集恐惧症的系统研究。密集恐惧症或许根本不是一种恐惧心理。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诊断和统计学精神疾病手册》,恐惧症必须是能够明显干预人的正常行为的。但是一旦拿开图片,我们还是该干啥干啥。

而在网上的恐惧症名录里,也没有密集恐惧症。

多伦多的Ryerson大学心理学家Martin Antony表示,人们对于密集的小洞感到恐惧没有什么奇怪的。人可能会对任何的东西感到恐惧,怕狗来自于被狗咬过,恐高来自于对别人的观察学习,怕黑说明或多或少被恐怖片所影响。

密集恐惧症似乎还有传染性,有的人在上班时间上Facebook,随后阅读了其他人的评论,出于好奇他们点击了图片,随后发现自己也是密集恐惧症患者。Antony对此解释说,人们在周围的人都在笑的时候更容易被笑话逗笑,与此相同,周围的人都表示恐惧时我们也更容易恐惧。

一个密集恐惧症患者在Facebook上说她的恐惧来源于童年时期看到的锈得千疮百孔的小刀。而另一个人则在高中时被蜜蜂蛰了大腿,随后皮肤肿胀可以看清密集的毛孔。

Antony认为,厌恶和恐惧往往相生相伴。或许我们对于看起来很自然的东西出现了无数个小洞表示厌恶,从而产生了恐惧心理。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密集的小洞,尤其是在皮肤上的小孔,向我们暗示了传染病的危险。

“社恐”为何成为年轻人的流行病?

现如今,年轻人都把“社恐”二字常常挂在嘴边,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里,更是随处可见“社恐人”。“社恐”即社交恐惧,又叫社交焦虑障碍。顾名思义,也就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的场合,会表现得非常紧张,不敢去面对。下面让我说说我对社恐的一些看法以及它成为年轻人流行病的原因。


一,当代年轻人“社恐”的本质

1,精神疾病

“社恐”泛化的背后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变化。医理上的社交恐惧属于一种精神疾病,通常伴随有焦虑、抑郁、精神衰弱等症状。

2,逃避现实

但如今流行于网络上的“社恐”的范围明显更广。对社交情况的轻微不适、紧张或者仅仅只是不情愿等情况也被纳入其中。因为我在大学中有很深的感触,如果有个什么需要出面的活动,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都会说一句“我社恐”!这就是逃避现实的表现。因为可能这么说会解决很多自己即将面临的问题。


二,表现

1,拒绝一切社交

可能有些人会说拒绝社交是因为自己觉得那些社交并没有什么用,反而是在浪费时间。我并不否认。确实有些社交是没有必要的,但是社恐的人是拒绝一切社交,除非是硬性要求的,否则绝对不和别人有联系。

2, 倾向于认为自己不够好

“社恐人”总是认为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别人肯定都会笑话自己。站在台上的时候恨不得把头低到尘埃里去。就连出去玩的时候点杯奶茶都不敢大声跟服务员说话,生怕自己说错什么,也不敢反驳别人。‘社恐’人总觉得别人正在关注和评价自己,一直在给自己制造无端的焦虑。事实上,别人并没有那么的关注你的一举一动,更不会觉得你很糟糕。

3, 回避一切场合,一直推脱。

“社恐人”一般都不会想要在人多的地方出现,他们觉得自己有手机就够了。比如有朋友邀请他去参加聚会,就不敢去;比如可能在学校有演讲的场合是让他去上台演讲,也不敢。 所以当遇到社交焦虑症患者的时候,如果硬拉着他去参加聚会,他会找各种理由去推脱,这就是社交恐惧的表现。


三,“社恐”成为年轻人流行病的原因

1, 心理因素

因为自己心里一直觉得在很多人面前会丢脸,觉得别人会看得出来很紧张,会笑话、贬低他,就会刻意回避这些场合。

2,性格因素

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性格内向,平常害怕与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因而回避社会;而有些人自尊心过强,有什么没做好或者是有什么自己接受不了的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自我怀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愿意和人交往的“社恐人”。

3, 社会因素

现在没有毕业的年轻人面对着评奖评优,考研考证的压力;已经毕业了的年轻人面对着“996”的工作时长和高速的生活节奏,工作中的压力、在大城市中生存的压力;更别说现在还存在着严重的内卷现象······不少年轻人被这些压力挤压着,因而感到疲惫和恐惧。自此,很多年轻人都甘愿当一个“社恐”患者。

4,家庭因素

不和谐的家庭因素是导致当代年轻人社恐的一大因素。他们小时候在家没有感受到爱,长大后又被评论排斥,内心深处就更拒绝与人接触了。

5,完美主义者

自己非常追求完美,但是本身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又过多,社会环境压力大,形成恶性循环。如创业失败,家庭负担过大等。他们在社交中无法获得认同感,或者说害怕在社交活动中得不到内心希望的认同。


最后我觉得任何人都不能总是假借“社恐”来逃避现实,更何况现在是国家中坚之力的年轻人呢?一旦自己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到达一定程度,那一遇到社交就想逃。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不愿意与外界交流,也可能成为真正的“社恐”患者啊!

综上所述,没有社恐的年轻人千万别给自己乱贴“社恐”的标签,别给自己制造无端的焦虑,也不要给自己成为“社恐患者”的机会。“没有人可以活成一座孤岛,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拥抱现实生活,才能努力塑造适合自己的积极的社交状态。

大声告诉我那些骂“密集婊”的人是怎么想的!总是说米饭,毛孔你不恶心么的那些人为什么那么讨厌!我记得

我就是密恐症患者,每当有人这样说我,我就问他:“你不是讨厌猫吗?MD!喵星人那么萌你凭什么讨厌它们?你不是不喜欢吃翔吗?MD没常试过的东西别特么bb”
网站名标签: 精神心理科医学恐惧症密集恐惧症心理 上一篇:敏感的人容易多想,活的很心累怎么办? 下一篇: INTJ 与 INTP 的区别是什么?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最新排行

热门更新

回到顶部